在香港買冒險,有好處但也要防範風險
在香港買冒險,有好處但也要防範風險大部分香港保險產品均以美元或港幣計價,也就是說買保險繳的是美元或港幣,賠付時也是美元或港幣。港元兌換人民幣的價格曾經在7年內從1.2跌至0.8左右,而對壽險、重疾等險種來說,繳費周期長達20年甚至是更長時間,這其中的匯率風險自然是不容忽視的。《環球》雜誌記者/張晶(發自香港)在香港尖沙咀海港城的一家國際知名保險公司的內地人購買保險驗證處,經常可以見到排隊的人流。來自上海的陸先生告訴《環球》雜誌記者,他打算買一份重大疾病保險,並為孩子準備一份價值3萬美元的儲蓄分紅類保險。他說,周圍有同事購買過,自己的理財顧問也是同事推薦的。與陸先生一樣,近年來,中國內地客戶購買境外保險的人數不斷增長。赴港購險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又有哪些風險?
赴港購險有限制在談到香港保險的優勢時,前來購險的來自內地的趙先生對《環球》雜誌記者說:「香港保險比內地保障範圍大、同等保額保費便宜30%,正好趁著旅遊帶孩子來香港買保險。」趙先生表示,內地目前缺少好的投資渠道,各大理財渠道收益率也大幅下降,一年期銀行存款利息已經跑輸通脹,「總不能眼睜睜看著賺的錢不斷縮水吧。」與他想法一樣的內地人不少。香港保險業監理處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內地訪客新造保單保費達到316億港元(1港元約合0.0845元人民幣),占香港保險業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費的24.2%。英國保誠保險公司理財顧問李女士在接受《環球》雜誌記者採訪時表示,從2003年「個人游」啟動以來,就開始有內地人選擇來香港購買保險。2008年以後,這個數字明顯上升。近兩三年來,內地人赴港購買保險的人數更是猛增。來港購買保險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廣州、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也有江蘇、浙等地的客戶組團購買。「4年前,內地人在我客戶中的比例大概是10%左右,現在能占到30%到40%,為了更好地與客戶溝通,我和同事勤學普通話服務內地客戶,為了方便交流,也經常與內地的客戶在微信上互動。」李女士說。今年2月,國家外匯管理局出台限制內地客戶用銀聯卡投保的措施,單筆刷卡限額5000美元。而中國人民銀行自3月起,又禁止內地居民使用銀聯卡等電子支付手段購買人壽保險及投資產品,但仍允許每次購買3萬元人民幣以下的個人意外保險、醫療保險等產品。4月,中國保監會又發布《關於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的風險提示》,提醒以港幣或美元結算的保險產品會給內地投保人帶來匯率風險。如果外匯支付政策發生變化,可能導致以期交保費方式購買的長期壽險保單無法交納續期保費。另外,內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險適用香港地區法律,不受內地法律保護。然而,多家保險公司的理財顧問告訴《環球》雜誌記者,赴港購險的一系列政策和提示,雖然讓一些人望而卻步,但從成交單上看並沒有造成實質影響。比如刷卡限制,客戶依然可以分多張卡或者通過多次刷卡來解決。對於保單上千萬元的大客戶,更是可以利用支票、visa/master等支付方式。甚至有理財顧問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的銷售情況比去年年底還要火爆。
香港保險的吸引力在新政策出台之前,最受內地客戶歡迎的是壽險產品和投資型保險產品,因為它們價格低、保障範圍廣和分紅高,同類產品價格比內地便宜20%到30%。業內人士還指出,香港重大疾病險產品保額有分紅,比如投保人在香港購買一份保額折算約100萬元的重疾險產品,每年的保額分紅會遞增。而投保人在內地購買的重疾險產品,政策不允許分紅,保額始終是100萬元。同時,香港保單可以繞過換匯額度限制,一些人通過這種方式將人民幣變現美元。在康宏金融集團從事理財保險行業工作的吳瑞告訴《環球》雜誌記者,內地人來港買保險都緊盯著這三類:重大疾病險、人壽險和儲蓄分紅險。以香港一家英資保險公司的「危疾終身保計劃」為例,其涵蓋了69種嚴重病況,包括17項預支賠償病況。以一名30歲健康女性為例,每月交納308美元,持續25年,可獲得終身保障,保額為100萬港元。如果發生癌症等52種重大疾病,將以保額的100%賠付;如果發生原位癌、冠狀動脈血管成形術等非重疾12種疾病,可獲得保額20%或25%預支賠償,且被保險人最多可以申請三次預支賠償。吳瑞說,內地一般重大疾病保險涵蓋30~40種病況,保障範圍不如香港的保險產品。這個範圍的廣度,還體現在原位癌的預支賠償上,內地的大多數保險產品不涵蓋早期重大疾病以及原位癌。而且,同等額度的保險,受保人要投資的保費香港比內地便宜30%左右。儲蓄分紅險也是內地人赴港買保險的一大目標。以一家保險公司的儲蓄計劃為例,繳納3萬美元保費,25年之後可獲得逾12萬美元現金回報,預期每年回報率為6.35%。吳先生說,相比而言,內地的儲蓄型保險每年現金回報率不會高於5%。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香港保險之所以這麼有吸引力,原因在於其保險行業歷史悠久,制度及服務更完善,保險保障的範圍更廣,同等保額資費更便宜等。據了解,目前香港的獲授權保險公司總數達到158家,保險中介人(包括公司/個人)則超過8萬,提供種類繁多的保險和風險管理服務。「捨近求遠」的風險目前內地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投資渠道有限,隨著居民全球資產配置的需求增強,香港保單自然炙手可熱。但是,專家表示,由於香港投資模式、法律政策等方面和內地都有不同,內地人「捨近求遠」赴港買保險,一定要建立在充分認知風險的基礎上,切勿盲目跟風。從業人士指出,這種儲蓄型保險回報周期較長。考慮匯率的變動,以及保險公司有權調整回報利率,再加上香港製度不同於內地,遇到糾紛不好處理,實際上風險不容小覷。據了解,大部分香港保險產品均以美元或港幣計價,也就是說買保險繳的是美元或港幣,賠付時也是美元或港幣。港元兌換人民幣的價格曾經在7年內從1.2跌至0.8左右,而對壽險、重疾等險種來說,繳費周期長達20年甚至是更長時間,這其中的匯率風險自然是不容忽視的。光大永明北京分公司首席壽險顧問茆雷磊指出,兩地的法律和政策規定有很多不同,比如對於失蹤後宣告死亡的定義,內地是失蹤兩年即可宣告死亡,香港法律規定則是失蹤7年才可宣告死亡。「諸如此類的法律不同還有很多,內地人考慮購買時,要做足法律和政策方面的功課,謹慎選擇。」他說。他同時表示,無論在哪裡買保險,選擇好的代理人更重要。事實上,內地保險近幾年在制度和服務上也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也有專業的保險代理人能夠為客戶量身定做挑選最適合的產品,也能在理賠時為客戶爭取到最大的權益。「選好代理人,比盲目飛到香港買個熱銷的保險產品更靠譜。」他說。THE END
有興趣朋友可以PM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