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周刊:你认为北京是一个名利场吗?你作为杂志投资人,一个职业经理人,是如何经营的?
洪晃:整个中国是个名利场,北京首当其冲。
我不是一个好的商人,因为我不认同追求最大利益是我工作的目标,我需要知道我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是对社会发展有正面效益的。我希望我找的人都分享我对中国原创的热情,我需要有严谨的管理能力的人。我现在的管理不太健全,即兴多于计划,感性多于理智,我在尽量纠正。我很难把自己归类于文化人,也很难归类于商人。二者之间,我游离的空间很大,我喜欢这个空间。
人物周刊:中国有真正的时尚杂志吗?
洪晃:中国没有时尚行业,只有制造行业。时尚的核心是设计,而我们远离其核心,我们甚至没有接触核心的通路。我们只能跟他们敷衍一下,鸡尾酒一下。所以只能二次消化国外的信息。也有既无知又胆大的敢发表评论,但是基本上属于狗屁不通。
我们这些所谓时尚刊物的人,一年都见不到一次时尚的核心权力人物,真的,有谁记得上一次一个中国记者和Miuccia Prada 单独谈话超过30分钟?2009 FW巴黎时装周的时候,有人和 Karl Lagerfeld 吃过晚饭?
人物周刊:谈谈中国的设计未来在哪里?
洪晃:中国设计的未来在于找到一种新的价值观念,一种表达这个价值观念的审美系统,一个反映这个审美系统的生活方式,一个认可这个生活方式的市场。
时尚的话语权不在东方,在西方,在巴黎、米兰、纽约。我们消费的是西方的时尚,享受的是西方的时尚方式,认同的是西方的生活方式。中国是个很神奇的地方,我们的政府很强大,如果政府重视原创,原创就会起来,我们并不是没有能力创作。这些比我小20岁的设计师通过他们的作品,表现出了一个全新的中国概念,和我的中国经历完全不一样的一代人在中国长大了。他们更新,更好,更中国,更今天。
人物周刊:你认为,“重视细节是时尚的本质,设计则是时尚的核心。”
洪晃:一个半岛的下午茶——茶壶很小,有托盘,茶壶柄上有个小手垫,怕你烫手。旁边有一个小圆银盘,上面有个茶漏,旁边还有一大壶热开水,上面套着棉套,怕水凉了。这套细节很有意思,规范了你的行为——你要先把茶漏放在茶杯上,然后拿起茶壶倒茶。当杯子快满的时候,停,再把茶漏放回小圆银盘上面。这套动作让你理解英国人,理解简·奥斯汀。想象如果与你共享下午茶的是你心目中的男人,你真的可以很缓慢地做这一套动作,给你自己更多的时间去答复他的问题。这跟倒杯可乐太不一样了。我喜欢细节,但是并不沉溺于某类艺术,现实生活对我很重要。我相信活的艺术比艺术本身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