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记者黄蓉,已经提出了关于《海归采访专题》的文案,具体如下:
【采访专题】 归国至今,每当提及“我是从XX留学回来的”诸如此类的言语时,有人羡慕敬仰地赞叹 “海归啊,真了不起啊!"; 亦有人嫉恨蔑视“海归啊,有什么了不起的”。 人们常说“西洋镀金,东洋镀银”。海归,远赴重洋学有所成而归,似乎意味着给自己的人生被镀上了一层光辉。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留学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当海归已经“大批量生产和量贩”,海归一族的光芒似乎日趋渐淡。 然而,只有亲身经历过的我们,方才知晓这层光辉下的那些用泪水和汗水,甜蜜与辛酸编制的故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挥斥方遒和艰辛历练;“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深深无奈和寂寞难耐;各种文化,不同种族的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喜怒哀乐和爱恨情仇;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幸与不幸,成功与失败… … 在此真诚邀请各位海归们讲述你的故事,分享你的经历,大声告诉那些对海归或羡慕或景仰或藐视的人们 “海归有什么了不起”!
|
如采用座谈的talk show形式,需要一定的经费,我需要打报告申请租用录影棚;如采用图文专访形式,需要采访对象的大力配合。无论如何,都需要各位的支持。 另外,我在单位是初来驾到的新人,影响力十分有限望大家见谅。 在此也一一谢过各位的支持。
|
事实上,海归也是普通人,海归并没有特别了不起,社会上对海归过高或过低的评论都是不切实际的。
但是无可否认,就基本面而言,海归,是国内同龄人中最优秀的一群,具有“高学历、高专业技术、高素质”的特征;一般来说,他们更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际竞争规则,善于独立思考,思想活跃,比较成熟,业务能力较强,其中许多已经进入国内各专业和技术的高端领域,成为骨干精英,或者勇敢的创业开拓者;在中国走向世界一流强国的进程中,海归应该、也可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所以,应当让海归走向社会,让社会了解海归,树立海归良好的社会形象---应该是本专访的宗旨,并应该成为一个“系列报道”。
据我所知,海归网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可以说人才济济,精英荟萃,才貌双全,汇纳百川;问题是需要协调各种资源,发挥集群的力量,相互提携,扬长避短,获取最佳的社会效应。
目前,已有部分网友主动报名,愿意接受采访,包括(不完全):
赵哲,谢敬峰,吴奇帆,木子。。。请黄蓉记者先行与他们具体联系安排。
请其他愿意受访的网友在本帖后面跟帖报名。如果过于谦虚,也可以根据我的主观了解予以点名,但希望被点中的各位海归帅男靓女、志士能人,务必抽空积极支持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