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邵隆图老师的《看见·发现》一书,读到其中此篇文章,便敲打到电脑与大家分享之。因为是自己看书打字,无人校对,如有错漏误,望各位看官见谅之。
从前,有一只乌龟,自幼在河里长大,后来,他跑到海里逛了一圈再回到河里,以为自己变成了“海龟”,就带着大海的观念、方式和经验,他到处看不惯,四处得罪,最后乌龟死了。
今天,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海龟”们一个接着一个离去,他们真以为自己去海里兜了一圈回来就成了海龟?
别忘了,基因是难以改变了。很多人以为自己去过了外国就是“海归”,以为擦了点美白霜就是白人?
菲利浦·科特勒在中国演讲,梅高董事长高峻先生问他:
“请问一个美国的富翁感冒了,经过专家的诊断,医生处方,打针吃药一星期后,病好了,花费2000美元;同样,中国的一个农民也感冒了,回到家里喝碗姜汤,被子一捂,出了一身汗,病也好了,孰对孰错?”
科特勒听了很长时间的英文翻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哦,所有成功的案例都是local的。”
对啊,所有成功的案例都是本土的,这就是文化的作用。
每谈到中国文化,“中”字对国人的影响最深,一说“中”字,就想到“中庸”。经查字典,“中庸”两字,“中”即“合适”,“庸”则为“运作”,所以“中庸之道”绝非庸碌、平庸无用之义,而是“合适的运作”。学习市场营销原理与管理对策,我们突然发现,原来marketing源于中国,无论是菲利浦·科特勒,还是杜拉克或韦尔奇,谈的都是如何适应市场需求,以人为本,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适时、适地、适人、找对人,说对话,做对事。
这个世界不再是强者生存,也不是智者生存,而是适者生存,达尔文的进化论无论对人类本身还是企业经营都有普遍意义,溯其渊源,却是“中庸”两字。身为中国
人,生在中国,写中国字,吃中国菜,每天看中国脸,久而久之,却忘记了“中庸”两字,忘记了五千年的文明是如何过来的,忘记了先祖列宗是如何活下来的,如
何经营“中国”的,真是令人汗颜惭愧。
文化有其原创力和认同性,在世界文化交融的过程中,不忘弘扬自身民族文化,才能使文化具有原创动力。当外国人用刀、叉、勺“细分市场”吃西餐,我们觉得其流程很合理的时候,别忘了,中国人已经用一双筷子解决了所有问题。
当WTO进入中国之时,我隐约感到,在努力接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然会慢慢形成强势文化。
现在那么多外国人在学中文、讲汉语;
统一形象的孔子学院已经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扎下了根;
那么多五星级酒店用筷子、刀、叉在吃西式的中国自助餐;
正宗的汉堡包到了成都都可以变成辣汉堡包;
肯德基已经在出售中国鸡翅、榨菜肉丝汤和盖浇饭,而在中国卖了几个月的鸡肉卷才刚刚登陆美国本土。
老外很实际,他们要的是中国市场,当然要顺应中国人的品味和习惯,倒是我们自己不要忘了黑头发和黄皮肤。一个极度自卑的民族就会过度自尊,一个极度自尊的
人就会自负,自卑、自尊和自负都有个度的问题,皆不可取,只有自信才是必要的,只有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有信心,我们才能把他发扬光大,要知道,乌龟也能活三
百年。
同样,真正的海龟如果跑到河里,是无法生存,因为在海水里长大的海龟并不能适应河里的生活,只有先把自己变成乌龟,才能在江河里游刃有余。 |